网络模型

OSI模型

OSI,全称为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,开放式系统互联通信参考模型。由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4年提出的分层网络体系结构模型。目的是支持异构网络系统的互联互通。

  1. Physical 物理层(比特编码,比特同步,物理介质)
  2. Data Link 数据链路层(负责结点-结点间数据传输;物理寻址)
  3. Network 网络层
  4. Transport 传输层
  5. Session 会话层
  6. Presentation 表示层(处理两个系统间交换信息的语法与语义问题。)
  7. Application 应用层(支持用户通过用户代理或网络接口使用网络。)

TCP/IP模型

TCP/IP(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/Internet Protocol,传输控制协议/网际协议)是指能够在多个不同网络间实现信息传输的协议簇。TCP/IP协议不仅仅指的是TCP 和IP两个协议,而是指一个由FTP、SMTP、TCP、UDP、IP等协议构成的协议簇, 只是因为在TCP/IP协议中TCP协议和IP协议最具代表性,所以被称为TCP/IP协议。

  1. 应用层:TCP/IP协议的第一层,是直接为应用进程提供服务的。
  2. 传输层:作为TCP/IP协议的第二层,运输层在整个TCP/IP协议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。且在运输层中,TCP和UDP也同样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。
  3. 网络层:在TCP/IP协议中的位于第三层。在TCP/IP协议中网络层可以进行网络连接的建立和终止以及IP地址的寻找等功能。
  4. 网络接口层:在TCP/IP协议中,网络接口层位于第四层。由于网络接口层兼并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所以,网络接口层既是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介,也可以为网络层提供一条准确无误的线路。

五层模型

综合了OSI和TCP/IP的优点。

  1. 应用层: 支持各种网络应用,FTP,SMTP,HTTP
  2. 传输层:进程与进程的数据传输 TCP,UDP
  3. 网络层: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的数据分组路由与转发,IP协议,路由器协议
  4. 链路层:相邻网络元素的数据传输
  5. 物理层:bit传输

数据封装的原因:增加控制信息。控制信息主要包括地址,差错检测编码,协议控制。


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
数据包不同的叫法 报文Message 报文段Segment 分组Packet 帧Frame 比特Bit